联系

电话

400-680-6809

021-69286668

上海宠物托运
服务项目  CATEGORY
【航空快递】不容易”是常态,“难”本就是主题
不容易”是常态,“难”本就是主题

上海航空快递过去的一年是大家深有感触的一年,从国际到国内,从需求侧到供给侧,从商流到物流,从金融到实业,从常识到创新,空运公司-从本质到表象,从股市到企业,从投资人到创业者,总之,都很难,特别难!无论什么感受,反正都是马后炮式的总结或者感受。物流行业尤其如此,我想很多从业者会有同感。

纵览国家的一贯官方表态,过去20年没有容易过,从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08年的“四万亿计划”,再到18年的“克强新政”,似乎就是一路难过来的。所以“不容易”其实本来就是常态,“难”本来就是生活与工作的主题。所谓“容易或者好过”其实是臆想出来的,或者可以理解为习大大说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已。想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马老师为阿里企业设定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一个可以让全人类为之奋斗的使命,和习大大的愿望遥相呼应,相得益彰,看下来伟人的格局都是趋同的。



中美贸易战对物流从业的绝大部分人来讲,更多只是人云亦云或者事后感知,何论我等百姓。贸易战只是一时还是长期还是如何?这当中的博弈是基于什么世界格局和国情环境,对内影响什么?对物流行业有什么影响?不得而知但又感觉惶恐缭绕。

具体到我们能够感知的现实环境,互联网上半场大家一致认为基于2C流量红利基本结束,消费互联网也是灯枯油尽之时,突然间“五环外”的拼多多一下抢了淘宝和京东的风头,俨然有成为互联网新的一极之势。当大家都在看“消费升级”带来的趋势时,拼多多用“消费分级”狠狠地甩了大众一个耳光,其实分级才是常态,升级只是分级的衍生品而已。

是的,我们都在尽力看底层逻辑与挖掘常识理解的时候,其实对于罗胖的跨年演讲里面提到的刘润有一句经典“不抽象,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就看不到本来面目”有一些感触,我们往往会基于外界的一些“风向趋势论或者风口论”来左右自己的判断,有时你很所谓的LOW(其实是别人对你的判断),但未必你是错的,因为有一句话叫做“不知道自己知道”其实这才叫民间高手。



通达系的快递玩家就是这样,20年前就用了今天后话总结的互联网玩法,所谓平台模式或者补贴,生态平衡,甚至凯文凯利的《失控》也只不过是对通达快递模式的注脚而已。而如果你要去找他们论证,我确保你是找不到你想要的标准答案的。

同样,我们看国内的机场物流市场。近10年的确是很火,很热闹。近期看到一则消息是整个2018年泛物流行业引入资本750亿人民币,从投资数据来看,物流行业应该是越来越好(但是即便如此,事实上大家还是很难,非常艰难无比)。

正是因为这样,引起了物流行业从业者的“羡慕嫉妒恨”,尤其是看到平时就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企业融到资,尤其是融到大资金了。好处是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热情与学习动力,的确物流行业近5年的学习热情表现突出,各种商会组织,行业会议,线下沙龙,企业走访等等你会发现非常多物流从业人员的身影;



引发的副作用是在学习的同时,越学习越迷茫,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的团队很LOW,越觉得自己的模式不行,总想着要一改乾坤冒险探索。其实物流行业有种冰火两重天的味道。

最近两年在做金融科技,得以能够非常近距离并且深度的了解具体的物流企业。无论平台网络,还是三方专线,亦或车队城配,甚至于无车承运人等等,存在着大量的资金需求和场景,而物流又是作为商流交付最后的一个环节,承担着交易体验,成本控制,运输质量等等诸多的责任。

对于非航空物流领域的投资人、银行等一般我会先普及下物流行业大的格局分析以及具体微观的运营模式等等,甚至于还要对我们行业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名词进行解释,否则都会影响其判断,同样对于物流行业的兄弟们也要灌输些站在资金端是如何用风控的逻辑来理解产业或者其关注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只有经过这些所谓的教育普及工作才能更好地使得三者之间达成共识并形成权威一致的认可,而这是金融能否落地的基础,更是工具能否落地的核心。没有工具的落地,我们谈大数据风控,AI人工智能就显得太过前沿了;而如何使得工具落地不仅仅是要满足资金方的需求,更多是考虑工具能否去帮助物流企业在“开源、节流、避风险”三个方面(而这是我一直认为的物流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诉求)给予支持,其实这才是工具落地的核心驱动要素。

而要落实到这一点,我们到底要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型呢?其实从金融本身来讲没有那么复杂,无非是基于你自身的风控理念围绕可能的对象将“借钱做什么?拿什么来还(如何证明你能还)?还不了怎么办?”三个常识性的问题来设置各种你认为能降低风险或者有利的交易结构和产品,任何一个金融类产品无非都是围绕这个来思考,包括投资也是如此。

最难的不是“借钱做什么?还不了怎么办?”,因为这只是交易结构的设计问题,属于权益确保。如果只看这两个逻辑,基本是传统信贷的玩法,一抵二押三担保。在新形势下,显然已经走不通,成本居高不下,客户体验无法改善,实体经济嗷嗷待哺得不到资金支持。所以最难的是“拿什么来还?(包括如何证明你能还)”!

从长远来讲,回归到今天物流行业的现状,现行的任何金融模式都无法有效解决风控与规模(额度)的问题,或者说效率与成本的问题,且不说P2P严控与各种助贷模式的合规问题,至少在占据总的体量达到90%以上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其实明星企业又何尝不是?!(行内朋友请不要对号入座更不要急于解释,谁做谁知道。)

这里有个认知的先后顺序,当可能严谨无比的风控技术与手段遭遇企业本身经营有问题(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真实的未必是持续的,持续的未必是风控所需要的,需要的未必是可用的,可用的可能是过时的)的时候,此之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逻辑。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说《风控逻辑优先于风控技术》,可能被大众解读成在大数据、AI、人工智能风口(趋势)里面反趋势(代表落后与傻逼)的另类。我是想说,任何技术的应用都要找到真实可用的场景,否则会陷入对技术的盲从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身,其实从产业理解到场景描述到做出产品,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虽然今天来讲,互联网已经是非常普及了,具体到物流行业是如何呢?从手工开单记账、EXCEL表格、单机版、局域网、SAAS、私有化部署、公有云,从GPS、TMS、WMS到财务软件等等,这些物流企业需要用到的技术或者享有的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其实在物流行业还是非常原始,如果基于这个基础我们何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物流企业老板都没有通过这些手段来改善自己的经营,如果遑论物流企业过去20年发展不错,那是改革开放,物质丰富带来的运输红利,一旦遭遇政策换轨运行,过去的经验甚至惯常的思考在新形势下基本失效,其实跟老百姓过去20年买房挣了钱不是一样一样的吗?

我们很多航空物流公司企业老板大多来自“五环”外,属于奋力改变命运的一代,无论从见识、学识、经历等等都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的一代。任何一个老板都是在经营一个等式:收入- 成本-费用 = 利润,结合陈春华教授的“经营和管理”理论,但是被各种断章取义的解读弄的失去了花教授本来要表达的意思。

在这个等式里面,哪些属于经营范畴?或者哪些属于管理范畴?而经营又需要在哪些方面寻求落地?而管理哪些又是重点呢?其实经营不只是代表收入或者激进,而管理也不是代表成本和保守。我们根据自己的企业去分析,经营包括收入与成本,而这又取决于产品、运营和销售,如果放到金融领域,投放和风控都是属于经营范畴,但是很多人只会看到投放这个分母的逻辑,寄希望于分子的不好由分母来化解,这只是一条路径,而且是在风控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最危险的路径选择;

管理则包括费用和利润,主要体现在预算、绩效和迭代,是用来检验经营成果的逻辑。如果这样分析下来,经营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其实这个简单的等式大家都明白,但是我们很多物流企业反映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损益表出来基本只看第一行收入是否增加,最后一行是正是负。而对其中的结构化的东西看的不多,或者说从意识上没有去进一步思考里面的结构化逻辑,或者说金融机构去尽调时也只看到这些数据以此来判断其还款能力或者经营能力。

如何将数据结构化呈现,并且是做长时间的数据趋势分析,需要一套简单易用的工具来帮助物流老板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实时并且真实的呈现这个等式的数据,以此训练其对经营风险的判断,帮助决策改善。从产业金融来分析,帮助企业驾驭好企业经营风险,金融的赋能只是作为一个可能的痛点解决方案置入才是可靠并创造价值的。

同时物流行业又具备风险的传导性,作为最底层的物流行业最终成为风险的沉淀池,如何做到事先知晓或者预防,对其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的风险因子进行关注,这些都需要具备风控管理能力,而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物流人所不具备的意识或者能力。

一直有个理念,产业金融三个基本的原则:


资产获客来源于产业,不存在去其他非产业平台导流的说法;
资产管理来源于产业,交叉验证行为数据要来源于产业;
资产处置来源于产业,一笔新的资产产生的同时已经有可能的买方在等待处置,而且要做到三赢得局面,而才是产业金融的核心能力或者特征。

这条路不容易走是必然的,但是当你构建起这个思路的时候,你就会去思考在这个框架下去整合相关资源并构建壁垒,也就是通常大家讲的交易闭环。

其实快和慢、激进与保守都是相对的,而节奏与路径或者切入点才是我们要能够去驾驭的。一辆好的赛车,除了赛车硬件性能不错以外,还得要有一个能够游刃有余驾驭刹车和油门的赛车手,否则什么高速换轮胎都会从故事变成事故。

很多人说2B互联网是慢的,我不知道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是哪里来的?慢是因为什么?快又是因为什么?SAAS收费也被确定为是伪命题,我们能不能因为戴威创业失败就认定创业是伪命题呢?我们是不是因为OFO歇菜就认定哈罗单车活下来就不可见人?当变量太多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理性思考,回归价值创造的常识,回归有价值最终就有价格的常识。只有更多的修正自己的认知,深度思考,围绕价值创造就一定可以找到对应的路径。



互联网的下半场,产业互联网,浦东机场物流产业互联网,大家都在跃跃欲试, 我认为未来新商业文明的底层逻辑是“非常3+1”:用户、数据、金融+物流,锚定这个逻辑构建你的框架体系。物流人,在这个互联网行业崇尚降维打击,跨界打劫的年代要主动去迎接未来,探索未知,拥抱变化,与其他们打过来不如主动跑过去抱成一团,巷战的时候,飞机大炮基本也就没有任何优势了,而2B市场是一个非常适合巷战的市场。

最后,祝各位物流、金融、物流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物流产业互联网界的朋友们:新年一定要快乐,万事不要祈求全如意。最后送上两句话:
联系我们​  CONTECT US

400-680-6809

021-62211096

地址:机场航空货运服务中心中华美路236号(机场西货运区)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